足健法的理論(本文摘自陳明仁著作腳底按摩百科圖典)
 
  仰望星空,眾星閃爍,齊聲訴說著宇宙的祕密;整個宇宙,有其賴以運行的準則。每一個人的身體,就如同一個小小的宇宙,身體表層所透露的每一種訊息,事實上,都蘊含著身體每一個器官的內在奧祕。在身體這個小宇宙中,有著一定的運作秩序及協調性,人體內各種系統及器官彼此必須保持不斷的連結、分工與合作的關係,而這些功能則是藉由血管、神經、淋巴腺以及經絡來運行。人體的足部,彷彿是一面可以反映人體器官的鏡子,在足部皮膚下的末梢神經,具有與內臟各個不 同器官相對應的「反射區」,藉由按摩手法、刺激反射區,可以達到加強或改善組織運作的功能,並透過血管、神經、淋巴管及經絡,將加強或改善後的良性刺激傳 遞至各器官,進而強健身體或治療器官病變的效果。

  人類身體所有的末端,譬如:耳朵、鼻、頭部、全身皮膚、手心、手背、足部,甚至於眼球略的區域;再者,足部也是全身距離心臟最遠、血液最慢被傳送到達 的部位。因此,從人體的外表來看,如果連全身最偏遠、最不受重視的足部,都照顧到的話,那麼,其他部位就更不用說了。除此之外,依據世界各地反射學學者的 經驗研究分析,以按摩足部反射區的效果最為有效。也就是說,雖然反射區遍佈全身,但由於足部聚集了無數的毛細血管,是微動脈血管與微靜脈血管的末端轉換交 流處,周圍佈滿末梢神經,所以足部是身體中最重要的反射區,對循環、代謝、神經衝動訊息的傳輸,肩負了重責大任。

然而,究竟什麼是「反射區」呢?

  所謂「反射區」,指的就是散佈在皮膚表面的神經聚集點, 每一個神經聚集點都與身體各部分的器官有關聯。舉例而言:若是將大腦比喻為「電源箱、總電源」,將器官比喻為「電器」,那麼,反射區,就是介於總電源與電 器之間的「開關」。比方說,當我們要使用電燈時,必須先打開開關,隨後電流就會傳送到電源箱,之後電源箱就會發送電流到電器,如此一來,就能夠啟動電燈, 供照明使用。換句話說,當我們想知道身體內部什麼器官出了問題時,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按摩距離身體頭部與心臟末端的反射區,接著,反射區的「反應訊息」, 就由神經傳導物質,將「反應訊息」傳送到大腦,大腦神經再與中樞神經及身體內部器官連結,同樣藉由神經傳導物質將反應傳回反射區,如此一來,我們就可以就 由回傳至反射區的「反應訊息」,得知身體內部的健康訊息。

  足部健康法-足健法,也就是俗稱的「腳底按摩」,其原理依歸,就是中國醫學所建立的「經絡」與「陰陽五行」學說。

  「經絡」是從中國醫學發展出來的抽象概念,有人說,「經」是神經,「絡」是血管,事實上,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。經絡圖形成的過程,在歷史發展脈絡當 中,乃是集許多醫學前賢的智慧而成,是長久經驗的累積,意旨神經與血管之間的一種「關係」。有些人認為人體中有一百多個穴位,有些人說人體有兩百多個穴 位,有些人則認為有三百多個。但是,最近這一、二十年,國際經絡學界才把人體穴位的總數,定為三百六十五個,也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一天一個穴位,便於 記憶。所謂三百六十五個穴位,就是原來的十二經絡,再加上任、督二脈,在這所有的十四條經絡當中,總共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。目前,醫學家運用科學儀器檢驗 出穴位的「電位差」,每個穴位檢驗出來的電位差數值都不一樣。那麼「穴道」到底是什麼?截至目前為止,依然在科學印證當中,尋求一些數據,經絡學藉由歸納 實際的臨床經驗,說明每個穴道的位置和功能,在理論上,尚無法用完整的資料予以解釋其個中的奧妙。雖然並未有很完整的說法,但我們仍然以謙卑的心,學習這 項老祖宗對中國傳統醫學流傳下來,被統稱為「穴道」或「經絡學」的一門專業學術。



足部反射學與經絡學

  而足部反射區則定為六十四個,因為二的六次方就是六十四。上述的歸納法,就好比現代醫學的研究,是屬於系統性的研究方法,例如:神經系統包括哪些器官,各器官又具有什麼功能、什麼作用。經絡的道理也是一 樣,比方:連結某幾個穴道,屬於「大腸經」,這每一個互相連結的穴道對大腸都會有幫助、都會有影響;因此,蒐羅各個對大腸有所影響的穴道,將這些穴道連成一線,就形成所謂的「大腸經」。在中國醫學古書中的記載,各個穴道之間,具有裙帶關係;至於各個經絡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,就透過中國醫學所謂的「陰陽學 說」、「五行學說」,來加以調和。

  中國醫學所依據的「陰陽五行」學說,其實就是從「易經」的領域探討出來的,包括:何為陰?何為陽?陰陽之間的關係如何?陰陽之間能夠產生什麼樣的互 動?逐漸地才衍生為中國醫學所研究的「五行」。「五行」又分為「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」,五者具有相互約制、相互生長、相互滋潤的功能,因此,就產生所謂相 生、相剋的學說。(請讀者參考足部按摩-III青春養生進階篇)

外側內側  簡單地說,人體有五臟、五腑、十二條經絡,其中六條屬於陰、六條屬於陽。「五行」是: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;「五臟」是: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;「五腑」是:膽、小腸、胃、大腸、膀胱。六條陰,是五臟加上「心包」;六條陽,則是五腑再加上「三焦」。

  在我們的足部,有三個陰、三個陽──三個陰,代表:肝、脾、腎;三個陽,代表:膽、胃、膀胱。

  五行相生相剋學說,「相生」指的是──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。五行相生學說,主要是用來說明事物之間有相互協同、相互蘊生的關係。「相剋」指 的是──木剋土、土剋水、水剋火、火剋金、金剋木。五行相剋學說,則是用來說明事物之間有相互制約、相互抵消的關係。無論是相生相剋,都可以依據自然界的法則,去解釋它們相互之間的關係。在中醫所達到最高境界的平衡與致中和理論中,過與不及,都為不好。因此太過則制約過頭,稱為相乘,不及則制約不足反被抵消,稱之為相侮。腳底按摩在手法運用上,就是利用按、摩的兩種手法,施以過與不及的臟腑病變產生洩、補的功效,以達到平衡的效果。(請讀者參考足部按摩-III青春養生進階篇)

  整個中醫的理論基礎,都是奠基在「陰陽平衡」的理論上,維持平衡是最高境界。

  應用在足部反射區健康法之中,為達到平衡,可以用「按」與「摩」兩種手法來達成。中國傳統醫學的按摩手法,可以細分為十種──按、摩、推、拿、揉、捏、點、擦、理、扣。「按」是指定點的按、壓,它的作用是為了減輕能量負荷,具有「洩」的功效;「摩」是指移動的摩、擦,它的作用則是為了增強能量不足,具有「補」的功效。因此,當能量過盛時,就以手按之使其洩;當能量太少時,則以手摩之以補其不足。


icon-foot_ff 足部反射區健康法之三大原理為:反射原理、循環原理、平衡原理


icon-foot_ff 依據中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學理,進而發展出一套反射學的理論,並加以闡述如下:

理論

中國傳統醫學

現代西方醫學

反射原理

經絡反射理論

神經反射理論

循環原理

氣血循環理論

血液循環理論

平衡原理

陰陽平衡學說、五行生剋理論

內分泌平衡理論


中醫所探究的「氣」是肉眼看不見,卻是實際存在的,非常抽象。人是一個主體,這個主體與外界有密切關係,外界環境會影響到人的內臟,而內臟的縮影,就是足部反射區分佈圖,身體的經絡與足部反射區分佈,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
  按摩足部能夠產生兩種細胞主要的功用:第一,促進足部細胞的血液循環;第二,刺激足部細胞的末梢神經活動。

  如果將人體所有血管,包括:動脈、靜脈、微血管全部連接成為一條線,大約可以繞行地球兩圈半,它是一種網狀網絡。假使鞋子穿得太緊,造成足部血管阻 塞、血液無法回流,血液循環不良,會導致體內養分輸送困難、氧氣無法供應、廢物無法排泄,足部也會因而產生水腫的現象。如果血液發自心臟,藉由動脈輸送至 足部,到了足部末端,因為鞋子壓迫而導致血液無法藉由靜脈回流至心臟,細胞因而壞死。如果壞死的細胞是在身體表層,頂多皮膚因角質化而剝落;然而,假使身 體組織壞死的狀況是發生在內臟,器官就會產生病變,很多癌細胞就是從這種細胞組織的病變開始產生的。

  「反射原理」所依據的知識基礎是人體極為複雜的「刺激--反應」的生理現象,乃是由「連繫」、「合作」、「協調」三個基本要素組合而成,也就是說,身 體的內在調和,是藉由體內各種系統彼此保持不斷的連繫、合作與協調以維持。

  「反射」是對外來刺激所產生的一種不自主的反應,進一步而言,反射是外來刺激藉由「能流」(energy current)的傳導所引起的器官、腺體或肌肉的反應動作。身體的表面和內部到處都有豐富敏感的感受器,當外界或身體內部環境發生變化時,會迅速影響感 受器的活動,接著引起神經衝動,沿著傳入神經(afferent nerves)傳到中樞神經系統,經由中樞神經的協調,產生新的神經衝動,再沿著傳出神經(efferent nerves)傳導至器官、腺體或肌肉,引起具有生理意義的反應。

  人體大腦皮質運動區的神經纖維,行經延腦後方時,形成一個交叉,下行至脊髓的部位,再由傳出神經傳送到肌肉等細胞組織;來自皮膚的刺激同是如此,刺激 訊息經由傳入神經至脊髓往上傳至延腦,其神經纖維作左右交叉,稱為「感覺交叉」(Sensory decussation),隨後,神經衝動再傳至視丘,上達大腦皮質感應區。

  人類進化成以兩腳直立行走的動物已經有百萬年的歷史,我們的雙腳長年支持我們的身體,雙腳的反射區位於神經末稍,由於地心引力的影響,而使得神經訊息 與血液循環直接通過人體各個相關器官,成為人體訊息反應最靈敏的反射地帶。因此,當人體的部位器官發生病變或是功能衰退時,我們的腳底便成了這些器官的 「終端機」,立刻反映器官部分變化的訊息。

  當我們按摩或刺激腳部某特定反射點時,我們的身體即開啟了神經的衝動,這種「電化學」(electro-chemical)的衝動,引起神經電位的改 變,而以每秒120公尺的速度傳導,經由傳入神經到達脊髓神經節,再由傳出神經將訊息傳達到相關的部位或器官,因而引起反應。此反射作用是在瞬間完成,雖 然不是直接受腦部影響,但是這樣的衝動還是會經由脊髓往上傳至延腦交叉,上達大腦皮質感應區,引起各種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訊息。

  我們的身體就如同一座「電化學工廠」,日夜規律地、無止息地工作。生命系統是由細胞所組成,細胞構成人體生命基本活動,如:新陳代謝、呼吸、生長、排 泄、生殖、分泌等,這些基本活動的正常運作乃是生命賴以延續的基本要素,而經由刺激對細胞會產生直接的影響,醫學已經證明由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衝動,能夠 造成器官或肌肉的反應,進而促進細胞正常運作。

  當身體傳送能源的管道(例如:血管或是淋巴管),遭到一些對人體會產生不良影響的物質所阻塞時,未被利用的代謝廢物與雜質,會沉積在我們的循環通道 上,因而影響細胞與器官的正常功能。當器官不健全或發生病變時,其循環功能必產生不良現象,與該器官連結的末梢神經與周圍神經,將訊息傳遞到大腦與身體的 末梢反射區。人體足部基於地心引力的影響,沉積的訊息就特別容易集結於該區。由反射區的訊息存在與否,就能夠察覺相關器官功能是否良好、有沒有產生病變。 因此,足健師在足部反射區施以適當的按摩或刺激,其作用乃是促進這些足部內雜質、沉積物的循環代謝,透過腎臟等排泄器官排出體外,對於傳遞良好的訊息,給 予且維持身體循環管道與神經傳導之順暢,促進達到器官功能之正常運作。

  自然界所有存在的物體包括原子、細胞,或是整個人體系統都具有正、負兩極的電磁物理特性,這兩個極端的能量會產生交互作用,一旦交互作用發生,就會引 發某種能量的交流。人體器官系統的運作功能,也是依循上述原理,傳統上,中國人稱之為「陰陽定律」。人體的頭與腳是兩個主要的端點,構成能量流循環的兩 極,這些能量即以垂直的方向流動,而以獨特的方式和頭、腳的特定端點(反射點)相聯繫。經過人類長久以來的經驗及學者的研究,終於確定了人體各部位器官在 腳部的特定反射點。

  反射學的反射區原理,經由近百年來,在西方醫學加以研究與臨床實驗下,作為理論的基礎,並以中國傳統醫學加以運用,在台灣地區結合眾多專業人士的智慧與加以發揚光大,經過二十餘年的研究與臨床實驗。已經具有完整的理論基礎與實際保健的功效。

  反射學之作用機轉為使全身的末梢神經,經由適當的壓力刺激,產生的神經脈衝,進而達到末梢血管之血液循環,並使用手部技巧(或輔助器具)於反射區操 作,運用各種手法,達到補、洩功能,促進身體器官功能正常與內分泌平衡的效果。

  依據世界各地反射學者的經驗研究與分析:以足部反射區的效果最為有效。